读楼获傅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8 05:43:04诗人:刘宰 |  朝代: 宋代 |  17

刘氏难令吕氏安,酈生大义炳如丹。
君卿卖友阿王莽,死去何颜见吕宽。

作者介绍

刘宰(一一六六~一二三九),字平国,自号漫塘病叟,金坛(今属江苏)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调江宁尉。歷真州司法参军、知泰兴县、浙东仓使干官。以不乐韩侂胄用兵,遂引退,屏居云茅山之漫塘三十年。其间虽一再徵召,皆不就。理宗嘉熙三年卒,年七十四(《京口耆旧传》卷九)。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其中诗五卷。《至顺镇江志》卷一九、《宋史》卷四○一有传。 刘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正德任佃刻、嘉靖王皋续刻本(简称王本)和万历三十二年范崙刻本(简称万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读楼获傅》是宋代刘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刘宰非常难以让吕氏安心,
酈生的大义如同炽热的丹火。
君卿背叛朋友,效法暴君莽王,
死后如何面对吕宽的宽容。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刘宰对于吕氏的不安和内疚之情,以及对酈生高尚品德的赞扬。它也揭示了一个人背叛友谊、效仿暴君的行为所带来的内心痛苦和道德压力。诗人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于友谊和正义的思考和反思。

赏析:
《读楼获傅》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纷扰和矛盾。诗中的刘宰感到无法使吕氏得到安宁,这可能暗示了诗人在某种情况下无法满足他人的期望,或是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而对酈生的赞扬则显露出诗人对高尚道德价值的崇敬和渴望。

诗词中提到的君卿背叛朋友、效法莽王的行为,使诗人对其感到愤慨和不满,认为这种背信弃义的行径是无法面对吕宽的宽容和宽阔胸怀的。这表明诗人对友谊和正义有着坚定的立场,对背叛和不义行为抱有批判的态度。

《读楼获傅》通过简明的表达,揭示了人性中的矛盾和价值观的冲突。它呼唤人们坚守友谊、追求正义,不被个人私利或诱惑所蒙蔽,以充实而高尚的品格面对人生的抉择。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du-lou-huo-fu.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