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亲征诏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7 07:01:30诗人:杨冠卿 |  朝代: 宋代 |  22

诏语沈醇告万方,便知九鼎不劳扛。
波巨奔走扶黄屋,约束风涛过大江。

作者介绍

杨冠卿(一一三八~?),字梦锡,江陵(今属湖北)人。尝举进士,官位不显,以诗文游各地幕府。与范成大、陆游等多有唱和。撰有《客亭类稿》、《草堂集》等。清四库馆臣据旧刊《客亭类稿》巾箱小字本,并补缀《永乐大典》所收诗文,釐爲《客亭类稿》十四卷,其中诗三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杨冠卿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客亭类稿》爲底本。校以宋刊巾箱本(简称巾箱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津阁本(简称文津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读亲征诏》是宋代杨冠卿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读亲征诏,朝代:宋代,作者:杨冠卿
沈醇的诏命传达给万方,
从此我们知道九鼎不再需要扛。
波涛巨大地奔走,扶持着黄屋,
约束着风浪横渡大江。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读到亲朋好友征战诏令的情景。诏命传达给万方,意味着亲友将离家出征,而诗中提到的九鼎是古代皇帝的象征,暗示着国家已经安定,不再需要亲征御敌。波涛奔走,扶持着黄屋,意味着作者为亲友们的安危担忧,同时也展现了大江波浪的浩渺壮阔。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亲朋好友征战的关切和祝福之情。诗中通过对九鼎的提及,表达了国家的安定和治理有序,不再需要亲征御敌的景象。而波涛巨大地奔走、扶持黄屋的描写,则凸显了作者对亲友们危险和艰难的担忧之情。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情景中。

这首诗词通过对亲友征战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国的关切和思念之情。同时,通过对九鼎和波涛的比喻,诗中蕴含着对国家安定和风浪横渡的期望。这种对家国情怀的表达,使得这首诗词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情感共鸣,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深深的家国情怀和对亲友的关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du-qin-zheng-zhao.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