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道中二首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2 18:46:45诗人:赵蕃 |  朝代: 宋代 |  19

人间那有万株松,莫道名山都未逢。
自拄枯藜行不倦,更听斋后几声钟。

作者介绍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作品评述

《鹅湖道中二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人间那有万株松,
莫道名山都未逢。
自拄枯藜行不倦,
更听斋后几声钟。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鹅湖道上的感受和心境。诗人首先提到了人间很难找到万株松树,以此来形容名山的稀少和珍贵。接着,他告诫不要说名山都没有去过,暗示自己曾有过登临名山的经历。他自己行走在路上,拄着枯藜(一种粗拐杖),并不知疲倦。最后,他强调在虔诚地斋戒之后,聆听几声钟声,暗示他正在寻求心灵的宁静和超脱。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心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高远的情怀和追求。诗中的万株松树象征着名山,通过描述其稀少珍贵来强调名山的特殊性。诗人提醒读者不要以为名山随处可见,暗示自己曾有过难得的经历。他自己行走在道路上,用拄着枯藜的形象展现出他坚韧不拔、不知疲倦的品质,这也是他在追求理想和远大目标时的态度。最后,他强调虔诚地斋戒后的宁静与钟声的清脆,表达了他对心灵安宁和超脱的向往。

整首诗词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名山胜景和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个人心境的抒发,诗人成功营造出一种宁静、超脱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追求理想和远大目标的力量。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同时,也展示了宋代文人的修养和追求精神境界的风貌。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e-hu-dao-zhong-er-shoup9g.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