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五日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9 07:04:25诗人:张耒 |  朝代: 宋代 |  18

春风扬尘春日白,衡门向城人寂寂。
淮阳三月桃李时,街头时有卖花儿。
老人卧稳起常晚,欲强出游心独懒。
一尊美酒酬芳菲,老大不及年少时。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作品评述

《二月十五日》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耒。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风扬尘春日白,
The spring breeze stirs up the dust on a bright spring day,
衡门向城人寂寂。
The gate of Heng faces the city, quiet and still.

淮阳三月桃李时,
In Huaiyang, it's the season of peach and plum blossoms in March,
街头时有卖花儿。
Flower vendors can be seen on the streets.

老人卧稳起常晚,
The old man lies down comfortably, often rising late,
欲强出游心独懒。
Though he desires to wander around, his heart feels lazy.

一尊美酒酬芳菲,
A cup of fine wine to reward the fragrance of the flowers,
老大不及年少时。
But the pleasure of old age cannot compare to one's youth.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春天的景象和老人的心境。诗人首先描述了春天的气息,春风扬起尘土,阳光明媚。衡门面向城市,周围安静寂寥,这里可能是一个乡村或僻静的地方。

接着,诗人提到淮阳地区三月的桃李花开,街头有卖花的人。这一景象表现了繁华的季节和热闹的市井生活。

然后,诗人描绘了一位老人,他习惯晚起床,游玩的心思独自懒散。这里反映了老人年纪大了,不再像年轻时那样精力充沛和活跃。

最后两句表达了老人用美酒来回报春天的芬芳。然而,他意识到老年不如年轻时那般美好。这种对时光流逝和年老的思考,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年轻时光的怀念。

这首诗写景描绘细腻,通过对春天和老人的描写,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它展示了诗人对光阴易逝和年老无法抗拒的感慨,以及对年轻时光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深思。整首诗抒发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给读者带来了对生命和时光的思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er-yue-shi-wu-ri.html

相关文章

每日一诗

监中直舍种竹同冲卿邻几探韵赋得风字
韩维
职事惰不理,种竹养疏慵。爱此炎暵辰,独抱霜雪容。清阴动脩架,秀色如本丛。日落众客散,萧萧庭户风。
诗词赏析 >

每日成语

呼鹏马
呼称呼。称我牛也好,称我马也好。比喻别人骂也好,称赞也好,决不计较。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