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风流庾使君,笙歌曾醉此中闻。
目前已是陵阳路,回首丛山满眼云。
晚树萧萧促织愁,风帘似水满床秋。
千山不碍笙歌月,谁伴羊公上夜楼。
作者介绍
赵嘏,字承祐,山阳人。会昌二年,登进士弟。大中间,仕至渭南尉卒,嘏为诗赡美,多兴味,杜牧尝爱其“长笛一声人倚楼”之句,吟叹不已,人因目为赵倚楼。有《渭南集》三卷,编年诗二卷,今合编为二卷。 赵嘏字承祐,山阳人。武宗会昌中登郑言榜进士第。补诗一首。
作品评述
《发新安后途中寄卢中丞二首》
楼上风流庾使君,
笙歌曾醉此中闻。
目前已是陵阳路,
回首丛山满眼云。
晚树萧萧促织愁,
风帘似水满床秋。
千山不碍笙歌月,
谁伴羊公上夜楼。
中文译文:
楼上住着风流的庾使君,
我曾在这里听到笙歌繁盛。
如今已经是在陵阳路,
回头看见远处山峦被云雾覆盖。
晚上,树叶萧萧,加速编织出愁肠。
风帘像水一样铺满了床,秋意渐浓。
千山万水也挡不住笙歌和明月,
谁会陪伴羊公上夜楼?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从新安离开之后,在途中的感受和情绪。诗中描述了楼上住着风流的庾使君,曾经在那里听到过笙歌的欢乐。如今已经离开了这个地方,行进在陵阳路上,回头望去,远处的山峦被云雾笼罩。
晚上,树叶在风中发出萧萧之声,加速了作者内心的忧愁。风帘像水一样覆盖在床上,给人一种秋意盎然的感觉。即使有千山万水,也无法阻挡笙歌和明月的美好,但是在这个夜晚,谁会陪伴羊公上夜楼呢?
这首诗通过描绘景物和情感,表达了作者离别的心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一方面,楼上的笙歌和风流的庾使君成为了别离的象征,让作者有了离去的惋惜;另一方面,诗中描绘的丛山、云、树、风帘等元素,都营造出了一种秋天的寂寥和凄凉之感。整首诗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愁和离情别绪,其中蕴含着对友谊和旧时光的思念,展示了唐代诗人以自己的深情来抒发舒心和怀念之情的特点。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fa-xin-an-hou-tu-zhong-ji-lu-zhong-cheng-er-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