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碑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7 13:42:59诗人:李廌 |  朝代: 宋代 |  21

魏公如管仲,封禅止文皇。
侈心晚犹在,厥妇故敢猖。
诬彼七十君,哀哉为民殃。

作者介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封禅碑》是宋代李廌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魏公如同管仲,
封禅只有文皇。
放纵欲望晚了还在,
他的妇人敢于放肆。
诬陷七十位君主,
为民伤心叹息。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魏国的公爵,他以为自己能够和古代贤臣管仲相提并论,却只有帝王才能享受的封禅仪式。尽管他已经年老,但他的妻子依然放荡不羁,放纵自己的欲望。他冤枉了七十位君主,给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难。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一个魏国公爵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权力腐败和道德败坏的批判之情。诗中的魏公自负,并将自己与古代贤臣管仲相提并论,但他却无法享受到封禅的殊荣,只能羡慕皇帝的地位和荣耀。这种欲望的放纵使得公爵的妻子变得放荡不羁,不顾道德和社会规范,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混乱。公爵还冤枉了七十位君主,导致了人民的苦难和灾害。整首诗词以哀叹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权力腐败所带来的民众灾难的关切和忧虑。

这首诗词运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魏公及其妻子的对比描写,将权力腐败和道德败坏的现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通过对七十位君主的诬陷,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腐败行为对整个社会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整首诗词以辛辣的讽刺和深沉的忧思,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和权力滥用的不满之情,同时也提醒人们应当警惕权力的腐化和对道德的忽视。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feng-chan-bei.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