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qF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7 04:42:42诗人:皮日休 |  朝代: 唐代 |  16

伐彼槎蘖枝,放于冰雪浦。
游鱼趁暖处,忽尔来相聚。
徒为栖托心,不问庇庥主。
一旦悬鼎镬,祸机真自取。

作者介绍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性傲诞,隐居鹿门,自号间气布衣。咸通八年,登进士第。崔璞守苏,辟军事判官。入朝,授太常博士。黄巢陷长安,僞署学士,使为谶文,疑其讥己,遂及祸。集二十八卷,今编诗九卷。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性傲诞,隐居鹿门,自号间气布衣,咸通八年,登进士第,崔璞守苏,辟军事判官,入朝,授太常博士,黄巢陷长安,僞署学士,使为谶文,疑其讥己,遂及祸。集二十八卷,今编诗九卷。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补诗一首。

作品评述

诗词中文译文:
砍伐蓄水槽的蘖枝,放在冰雪覆盖的渔池。游鱼趁着温暖的地方聚集,突然相聚在一起。它们只是寻找一个栖息之所,不关心庇护的主人。但一旦鼎镬悬挂起来,灾祸真的是自己招致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皮日休的《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qF》系列之一,以描写渔具为主题。诗人借渔具描绘了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诗中的渔具蘖枝象征着渔民劳作的成果,冰雪覆盖的渔池则象征着严寒的环境。游鱼趁着温暖的地方聚集,突然相聚在一起,表现了鱼类作为自然生物对生存环境的选择和适应能力。而诗中的"徒为栖托心,不问庇庥主"一句,则是暗示人类有时只顾自身的安逸和利益,对于庇护和保护自然环境漠不关心。最后的"一旦悬鼎镬,祸机真自取"则是警示人们,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避免自己招致祸害。

整首诗词通过渔具和鱼类的形象,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性的弱点。通过揭示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和忽视,诗人警醒人们要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渔具和鱼类的画面,并以此寄寓了深刻的人性哲理。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feng-he-lu-wang-yu-ju-shi-wu-yong-f.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