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仁怀远度,大雅擅嘉名。
製礼通时变,求书赞治平。
推心清选举,從俭化黎氓。
终始承恩遇,芳猷冠老成。
作者介绍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初以父荫爲润州丹阳县主簿,后举贤良方正,通判台州。召直集贤院,编修国史,迁右正言。仁宗初迁知制诰,爲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襄州。歷知黄、邓、寿、安、洪、颍、青等州及永兴军。庆历七年(一○四七)爲宰相,旋改枢密吏,封英国公。罢知河南府,徙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皇祐三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年六十七。謚文庄(《东都事略》卷五四)。《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夏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庄集》爲底本,参校清张杰过录、孔继涵跋本(简称孔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干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史记》、《三国志》、《天臺续集》等书。另从《天台续集》、《宋诗略》等书辑得集外诗六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奉和御製读隋书》是宋代诗人夏竦所作的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治理国家的思考和追求,以及对道德美德的推崇。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思仁怀远度,
大雅擅嘉名。
制礼通时变,
求书赞治平。
推心清选举,
从俭化黎氓。
终始承恩遇,
芳猷冠老成。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的思考和追求。作者思念仁爱之心,怀抱着远大的胸怀,希望能够实现道德美德的追求。他认为大雅之风能够善于赞美美好的名声。他也提到了制定礼制能够顺应时代的变迁,寻求赞许于治理国家的方法。作者强调了推心选举的重要性,以清廉的心态来选拔人才,以俭朴的方式来治理百姓。最后,他谦虚地表示自己从始至终都是得到恩泽的,拥有着美好的名声。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治理国家的思考和追求。他通过强调仁爱之心、崇尚道德美德以及推行清廉政治来探讨如何实现国家的和平与繁荣。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对偶和平行结构,使得整首诗词既有韵律感又有节奏感,给人以流畅和谐的感觉。通过表达对德行美德的推崇,作者呼吁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应该追求仁爱、清廉和公正,以实现国家的治理平稳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这首诗词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它提醒人们关注道德伦理和社会公德,强调了清廉政治和选贤任能的重要性。它也展现了宋代士人对于治国理政的关注和思考,以及他们对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向往。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传递了深刻的思想和价值观,具有一定的艺术和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