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次李太白韵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24 19:05:19诗人:郭祥正 |  朝代: 宋代 |  29

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
舞罢青娥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
风摇落日催行棹,湖拥新沙换故洲。
结绮临春无处觅,年年荒草向人愁。

作者介绍

郭祥正(一○三五~一一一三)(生年据本集卷二○《癸酉除夜呈邻舍刘秀才》“六十明朝是”推算),字功父(甫),自号醉吟居士,谢公山人、漳南浪士,当涂(今属安徽)人。据本集推知,约举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爲德化尉。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权邵州防御判官。六年,爲太子中舍,与江东路家便差遣,爲桐城令。后任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未几弃官隐姑孰青山。元丰四年(一○八一)前后,通判汀州。五年,摄守漳州。七年,因事勒停。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起知端州。四年,致仕。卒年七十九(明嘉靖《太平府志》卷六)。祥正诗格俊逸似李白,同时人梅尧臣誉之爲“真太白后身”。有《青山集》三十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郭祥正诗,以书目文献出版社一九九○年影印《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南宋初刊本爲底本。校以清道光刊本(简称道光本),参校清影印宋抄本(简称影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傅增湘校道光本(简称傅校本)等。《四库全书》尚有《青山续集》七卷,其中卷一、卷二诗均见《青山集》,卷三至卷七诗均见孔平仲《朝散集》,故不录。另从道光本及《无爲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一卷。

作品评述

《凤凰台次李太白韵》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郭祥正。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高台上看不见凤凰在飞翔,浩浩长江水奔流入海。舞罢的青娥一同离去故国,战争残害的白骨依然堆满丘陵。风摇动落日催促船只驶离,湖水包围新的沙洲替换旧的洲岛。美丽的丝织品难以找到,每年都有荒草向人们带来忧愁。

诗意:
这首诗以凤凰台为背景,描述了一幅战乱后的凄凉景象。高台上本应有凤凰飞翔,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和平,然而凤凰已经不见踪影。长江奔流入海,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青娥是舞蹈中的美丽女子,她们随着战乱离开了故国,而战争留下的白骨仍然堆满了丘陵,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诗中还描绘了风摇动着落日,催促船只离开,湖水环绕着新的沙洲替换旧的洲岛,这些景象都暗示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离散。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却发现结丝织品的人已经无处可觅,每年都有荒草向人们带来忧愁,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感叹。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凄凉的语言描绘了战乱后的景象,以及人们对和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凤凰台、长江、青娥等象征性的意象,诗人生动地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动荡的描绘,同时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感叹。诗中的对比和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战乱和社会变迁的思考和感慨,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feng-huang-tai-ci-li-tai-bai-yunl1l.html

相关文章

每日一诗

梵王宫
吴山
灵鳌戴出梵王宫,殿阁崔巍百世雄。额古泽心颁建武,地钟元气孕鸿濛。云连吴楚江山秀,水接沧溟海日红。我欲楞伽分半榻,汲泉煮茗话真空。
诗词赏析 >

每日成语

餐霞饮液
指修炼长生不老之术。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