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摧折堂庑倾,其中塑像犹纵横。
狂巫腾踏野老拜,瘦鸡薄酒邀神明。
形容诡怪蛇{尴监换虫}乱,声音丑恶鸱枭鸣。
灾牛祸犬亦可作,世有此事何由平。
作者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凤山古祠》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文同。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林木摧折堂庑倾,
其中塑像犹纵横。
狂巫腾踏野老拜,
瘦鸡薄酒邀神明。
形容诡怪蛇尴监换虫乱,
声音丑恶鸱枭鸣。
灾牛祸犬亦可作,
世有此事何由平。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废弃的古祠。林木摧折,庙宇倾塌,塑像散乱,显示出这座古祠的荒凉和破败。狂巫在祠堂中妄为,踩踏着野老,拜祭着瘦鸡和稀薄的酒,试图邀请神明降临。祠堂中的景象诡异,蛇虫纷乱,声音难听而丑陋,鸱枭嘶鸣。灾难的牛和狗都可以成为这种景象的象征,而这样的事情在世间屡见不鲜,世界如何安宁平稳呢?
赏析:
《凤山古祠》通过描绘一个废弃的古祠,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乱象和混乱状态的担忧和忧虑。诗中的古祠被描述得破败不堪,塑像散乱,狂巫妄为,形成了一幅荒诞怪异的画面。蛇虫乱动,鸱枭嘶鸣,使整个氛围变得恶劣丑陋。这些景象象征着社会的不安和动荡,预示着灾难的到来。诗人以此表达了对社会秩序的担忧,呼吁人们警惕乱象,追求和平与安宁。
这首诗词以生动的形象、夸张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将作者的忧虑和思考巧妙地融入其中。通过对古祠的描绘,诗人展示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同时也使读者反思人类的行为对社会秩序的影响。整个诗词既有写实的成分,又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给人以深思和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