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之谪去千余里,太白无来十一年。
今日见名如见面,尘埃壁上破窗前。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作品评述
《感化寺见元九刘三十二题名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微之谪去千余里,
太白无来十一年。
今日见名如见面,
尘埃壁上破窗前。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白居易在感化寺看到元九和刘三十二的名字时的感受。白居易曾因政治原因被贬谪千余里,而太白(指长时间不见的朋友)已经十一年没有来访。但是今天他看到了他们的名字,就像亲眼见到他们一样。这种突然的重逢给他带来了深深的感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寺庙壁上的刻字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久别重逢的朋友的喜悦之情。首句描述了作者百里贬谪之地,太白已经长期不见的情况,暗示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相隔遥远和时间的流逝。然而,当作者在感化寺看到久违的友人的名字,他感到非常激动,仿佛亲眼见到了他们。最后两句以"尘埃壁上破窗前"的形象描绘了岁月的侵蚀和刻字石碑的破旧,进一步强调了友情在时间的冲刷下的珍贵性。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友情的眷恋和重逢时的喜悦之情。通过寺庙、刻字和时间流逝等意象的运用,诗人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这首诗以朴素的场景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久别重逢的渴望,具有深刻的感慨和思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