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7:45:06诗人:汪莘 |  朝代: 宋代 |  18

年年不是要悲秋,秋气愁人不自由。
谁见江南魂断处,潇湘帝子在眉头。

作者介绍

汪莘,字叔耕,休宁(今属安徽)人。不事科举,退安丘园读《易》,后屏居黄山。宁宗嘉定间应诏上书,不报。徐谊帅江东,以遗逸荐,亦不果。遂筑居柳塘上,囿以方渠,自号方壶居士,学者称柳塘先生。有《方壶集》。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新安文献志》卷八七有传。 汪莘诗,以明汪璨等刻《方壶存稿》爲底本。校以清雍正九年汪栋刻本(简称清刻本),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九三《方壶存稿》(简称名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壶存稿》(简称四库本)所录诗。

作品评述

诗词《感秋》是宋代诗人汪莘所作,它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感慨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年年不是要悲秋,
秋气愁人不自由。
谁见江南魂断处,
潇湘帝子在眉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作者对秋天的感受为主题,借秋景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哲理。诗的开头表达了作者对年年秋天的感慨,他并不是要悲伤秋天,而是秋天的气息让人感到愁闷和束缚。这种愁闷与作者内心的不自由相呼应,也让人联想到人们在秋天面对时光流转和生活变迁时的无奈。

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见江南魂断处?”这句诗意味深长,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地区文化和历史的关注。江南一直以来都是文化繁荣的地方,但是在秋天,似乎有一种无形的魂断之感。这种魂断的意象使人想到江南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也让人感受到岁月流转和变迁带来的一种无常和失落。

最后两句“潇湘帝子在眉头”,以巧妙的转折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思念和留恋。潇湘指的是湖南地区,而帝子则意味着湖南的美人。这句话将主题从江南转移到了湖南,表达了作者对湖南美景和佳人的想念,将诗意推向了情感方面。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感慨和思考,通过对秋天气息的描绘和对江南、湖南的联想,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时光流转和生活变迁的思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gan-qiug8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