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干未盈把,高条才过眉。
不禁风苦动,偏受露先萎。
不分秋同尽,深嗟小便衰。
伤心落残叶,犹识合昏期。
作者介绍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歷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徵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僕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今编诗二十八卷。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是唐代元稹创作的《感小株夜合》。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纤干未盈把,高条才过眉。
不禁风苦动,偏受露先萎。
不分秋同尽,深嗟小便衰。
伤心落残叶,犹识合昏期。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小树在夜晚合抱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感慨和思考。小树纤细的干枝还未有成长到能抱住的程度,高高的枝条只能勉强过眉。微弱的风吹动着树枝,使之苦受露水的浸润而先行凋萎。作者感叹着小树无法分辨季节的变化,感到深深地悲叹自己的渐渐衰老。他伤心地看着残落的叶子,依然能够辨认出合抱的时期。
赏析:
《感小株夜合》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生命之短暂的感慨。通过描写一株小树的形象,作者投射出自身的心境和情感。纤细的树干和高高的枝条是作者对自己年轻时光的回忆,而风吹露水、残落的叶子则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作者深感时间的无情,对自己的老去和衰退感到惋惜和痛心。
这首诗词表达了人们对光阴易逝的思考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的感性和对生命的深思。这种感慨也引发着人们对于自身生命的珍惜和对时光的珍视。整首诗词以简短的语言传达了深远的情感和哲理,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的深度思索和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