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和家大人鬻田训子诗韵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5 05:30:21诗人:孙应时 |  朝代: 宋代 |  22

凶年满目灶无烟,籴贵家贫且鬻田。
虽暂忧饥茅屋下,终期射策玉犀前。
文辞华实宜撑腹,际运穷通一任天。
有志会须能卒事,岂令久困握空拳。

作者介绍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恭和家大人鬻田训子诗韵》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孙应时。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恭和家大人鬻田训子诗韵》
朝代:宋代
作者:孙应时

凶年满目灶无烟,
籴贵家贫且鬻田。
虽暂忧饥茅屋下,
终期射策玉犀前。

文辞华实宜撑腹,
际运穷通一任天。
有志会须能卒事,
岂令久困握空拳。

诗意和赏析:
《恭和家大人鬻田训子诗韵》描绘了一个贫困家庭在凶年时的生活景象,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对坚持奋斗的呼唤。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凶年的景象,灶无烟暗示了家庭生计困难,生活的艰辛一览无余。第二句提到家庭为了生计不得不出售田地。诗中的"籴贵家贫"表达了作者家境贫寒,但仍然不得不卖田籍来维持生计。

然而,尽管暂时面临饥饿和贫困,诗的第三句表示了作者对未来的期望。茅屋下的忧虑是暂时的,最终会有机会去参加科举考试,追求功名利禄。"终期射策玉犀前"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科举考试的向往和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强调了奋斗的重要性和命运的不可抗拒。"文辞华实宜撑腹"意味着作者要通过才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积极进取。"际运穷通一任天"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理解,认为人的命运受天时地利的制约,但也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追求机遇和改变命运。

最后两句强调了坚持奋斗和实现志向的重要性。"有志会须能卒事"表明只有有志向并且实际行动才能达到目标。"岂令久困握空拳"意味着不愿意长期处于困境中,不愿意空手而归。

整首诗通过描述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望和对努力奋斗的呼唤。诗中融入了对命运和奋斗的思考,以及对志向实现的追求,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启示。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gong-he-jia-da-ren-yu-tian-xun-zi-shi-yun.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