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说再和并前十五篇辄复课六章用足前篇之阙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7 01:40:02诗人:苏颂 |  朝代: 宋代 |  25

莫笑凡龟恋泽池,不蕲刳灼效前知。
亲逢日月光华旦,勉慕渊源浸渐师。
义切仰山勤景行,事迷当局戒贪棋。
衰迟犹窃君侯禄,深愧曹风伐辐诗。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诗词:《公说再和并前十五篇辄复课六章用足前篇之阙》

译文:
莫笑凡龟恋泽池,
不蕲刳灼效前知。
亲逢日月光华旦,
勉慕渊源浸渐师。
义切仰山勤景行,
事迷当局戒贪棋。
衰迟犹窃君侯禄,
深愧曹风伐辐诗。

诗意:
这首诗的主题是勉励自己在学问修养上不断追求进步和超越。诗人苏颂以凡龟恋泽池来比喻自己,表示自己不满足于平凡的成就,而是渴望达到前人所未曾达到的境界。他不愿在学问上停滞不前,而是渴望像阳光和月亮那样,不断追求卓越的光辉。他虚心向前辈学者汲取智慧,希望能够渐渐融入到深厚的学术传统中,并在学问上不断提高自己。

诗中提到了"义切仰山勤景行",表达了诗人对正道的追求和对高尚品德的向往。他提醒自己不要被世俗的诱惑所迷惑,要谨慎行事,避免陷入贪婪的陷阱。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功名利禄的愧疚之情。他自谦自己的成就不如曹操那样辉煌,深感愧对曹操的杰出才华。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苏颂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自我要求的态度。他不满足于平庸和安逸,而是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超越前人,追求更高的境界。

诗中运用了凡龟恋泽池、日月光华旦等比喻手法,通过与自然界的事物进行类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学问追求卓越的决心。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成就的谦虚态度,他对自己的成就不以为然,深感愧对曹操那样的杰出人物。这种谦逊和自省的态度,使诗人更加坚定地追求进步和超越。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明确的意境展现了苏颂对学问的追求和对自身要求的态度,给人以鼓舞和启示。它提醒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有恒心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境界。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gong-shuo-zai-he-bing-qian-shi-wu-pian-zhe-fu.html

相关文章

每日一诗

怨情
李白
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由来重。花性飘扬不自持,玉心皎洁终不移。故人昔新今尚故,还见新人有故时。请看陈后黄金屋,寂寂珠帘生网丝。
诗词赏析 >

每日成语

困而学之
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学习。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