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身乾坤中,适意乃其常。
贫贱亦天然,尤怨徒自伤。
平生曲命薄,守已岂不良。
量分稍过差,神理翻百殃。
荀无济世具,希进未免狂。
鄙哉绵上人,远迹空潜藏。
市朝车马喧,不碍松菊芳。
何妨著衣冠,用舍姑逢场。
傥无侥倖心,世亦不见戕。
作者介绍
庞谦孺(一一一七~一一六七),字祐甫,晚号白苹老人,单州(今山东单县)人,寓居吴兴。高宗绍兴十年(一一四○),以季父恩爲将仕郎。歷泰州海陵尉,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司干办公事,江南东路转运司干办公事,镇江府观察推官。孝宗干道三年(一一六七)权监饶州景德镇,寻卒,年五十一。有《白苹文稿》十卷,已佚。事见《南涧甲乙稿》卷二二《祐甫墓志铭》。今录诗三十四首。
作品评述
诗词的中文译文:
身处乾坤之中,适意才是常态。
贫穷也是天然的,尤其自怨只会伤害自己。
一生命运多舛,守已岂能好过。
权衡力量稍微不足,神理就会颠倒百般祸患。
荀无能帮助世人,希望进身未免狂妄。
可悲的是这些上流人士,远离公众视野隐藏自己。
在热闹喧哗的市朝,不会妨碍松树和菊花的芬芳。
何妨着上帝般的衣冠,放弃世俗的场所。
只要没有侥幸的心态,就不会看见世间的毁坏。
诗意:这首诗词以个人的境遇和社会现象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世俗权势和虚荣的厌弃。诗人认为,人们应当以适意为常态,不要怨天尤人,过于追求权力和地位只会带来灾祸,而真正的价值和幸福应当来自内心的坚守和领悟。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追求的思考贯穿整篇诗词。
赏析: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作者揭示了虚荣和贪欲的破坏力量,对一位荀无(荀子)之比喻呼应了作者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整首诗词的语言简洁、意境独特,通过对社会冷暖和个人处世态度的对比,表达了诗人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gu-shim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