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雨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26 07:33:07诗人:陈与义 |  朝代: 宋代 |  29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乾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作者介绍

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擢太学博士、着作佐郎(《容斋四笔》卷一四)。谪监陈留酒税。南渡后,避乱襄汉湖湘。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召爲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改礼部。四年,出知湖州。五年,召爲给事中(宋《嘉泰吴兴志》卷一四)。以病告,提举江州太平观。復爲中书舍人。六年,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爲参知政事。八年,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因病,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卒,年四十九(《紫微集》卷三五《陈公资政墓志铭》)。有《简斋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传世。《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陈与义诗,以元刻《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此本爲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四部丛刊》据以影印,旧说宋刻,藏北京图书馆)及元抄《简斋外集》爲底本。校以日本翻刻明嘉靖朝鲜本《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简称须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简斋集》(简称四库本)等。编爲三十一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观雨》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与义。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客龙钟不解耕,
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
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
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乾处,
正要群龙洗甲兵。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山中的隐士,他放下了农耕的工具,坐在危险的窗边,观察着天空的阴晴变化。前方的江河和后方的山岭都笼罩在云雾之中,千山万壑中传来雨水的声音。海风压低了竹枝,然后又扬起,山角的景色在风中交替出现。虽然屋子有漏洞,但他并不介意,因为他正期待着雨水洗净龙的铠甲。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中隐士观雨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的"山客龙钟不解耕"暗示诗人是一位居住在山中的隐士,他没有忙于耕作,而是专注于观察自然现象。"开轩危坐看阴晴"表达了他坐在危险的位置,专注地观察天空的阴晴变化,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独特态度。

诗中的"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描绘了山中的云雾和雨水的景象,给人以宁静和神秘的感觉。"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则通过对风和竹子、山角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和多样性。

诗的最后两句"不嫌屋漏无乾处,正要群龙洗甲兵"表达了诗人对雨水的期待和对清洁的向往。屋子的漏洞象征着人生的不完美,但诗人并不介意,反而希望雨水能洗净一切,使世界焕然一新。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思考。透过诗人的眼睛,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变幻,也能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对世界的态度。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guan-yulig.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