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空照八陵碑,玉馆琼楼失旧基。
故国不堪回首处,西风满地黍离离。
作者介绍
胡仲弓,字希圣,号苇航,清源(今福建泉州)人。仲参兄。生平不见记载,据集中诗知其二赴春闱始中进士,初官县令,未几即以言事被黜。继爲绍兴府掾、粮料院官(《心泉学诗稿》卷四《寄胡苇航料院》),时间约在理宗宝祐六年(一二五八)前后(《戊午天基节口号》)。后弃官,以诗游士大夫间。有《苇航漫游稿》,已佚。《江湖后集》卷一二收其诗一百六十余首。清四库馆臣又据《永乐大典》辑爲《苇航漫游稿》四卷。 胡仲弓诗,前四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江湖后集》中之诗,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爲第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观中原指掌图》是宋代诗人胡仲弓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月光明亮地照耀着八陵的碑,玉馆琼楼失去了昔日的根基。故国的景象令人不忍回首,西风中黍离离地散落在地上。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触目惊心的图景,暗示着作者对故国沦陷的悲痛和怀念之情。通过描述八陵碑和玉馆琼楼的破败景象,以及西风中散落的黍米,表达了对故国的深情厚意和对时局的忧心忡忡。
赏析:
《观中原指掌图》以凄凉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凄美的画面,展示了宋代中晚期时期中原地区的动荡和战乱。诗中的八陵碑和玉馆琼楼,本应是辉煌壮丽的建筑,但却失去了昔日的光辉,呈现出破败不堪的景象。这种景象使作者对故国的过去感到痛心疾首,也对当前的局势感到忧心忡忡。
诗中的“故国不堪回首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沦陷的痛苦和无奈,他眼中的故国已经不再是当年的繁荣与辉煌,而是一片颓败和失落。西风中散落的黍米,象征着农田荒芜和人民流离失所的景象,进一步加深了诗中悲凉的氛围。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故国的怀念之情。通过描绘破败景象,诗人唤起了读者的共鸣,引发人们对社会动荡和国家沦陷所带来的深刻思考。这首诗词以其凄美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作者对故国及其人民的关怀与忧虑,展示了胡仲弓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时代的敏锐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