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还珠洞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17:39:57诗人:贾黄中 |  朝代: 宋代 |  10

赫赫威声震百蛮,昔携筐筥溷谷山。
无人为起文渊问,端的珠还薏苡还。

作者介绍

贾黄中(九四一~九九六),字娲民,沧州南皮(今属河北)人。六岁举童子科。十五岁举进士,仕后周爲集贤校理、直史馆。宋太祖建隆三年(九六二)爲右拾遗,歷右补阙。开宝八年(九七五)通判定州。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知昇州。五年入爲知制诰。八年充翰林学士。端拱初加中书舍人兼史馆修撰。淳化二年(九九一)拜参知政事,五年出知澶州。至道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有文集三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六五有传,今录诗五首。

作品评述

《桂林还珠洞》是贾黄中创作的一首诗歌。它以桂林的还珠洞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洞穴的景色和历史的赞叹之情。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大致意思是:洞穴的威名传遍百蛮,古时借篮子与竹筒来探索混谷山。没有人能够问得起其中的文化知识,真正的珠宝和薏苡都被还了回来。

这首诗描绘了桂林还珠洞的气势磅礴和神秘之处。洞穴传遍百蛮的威声,显示出它的声名远扬。古时的人们用篮子和竹筒来探索混谷山,这是对漫长历史的回忆,也表达了对那个时代智慧的敬佩。然而,尽管有如此伟大的洞穴和历史,却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智慧和文化。最后一句表达了真正的珠宝和薏苡已经被“还”回来,也许是在强调这个洞穴已经失去了辉煌的过去或者那些宝贵的东西已经被人们所忽略。

整体上,这首诗以桂林的还珠洞为主题,通过描绘洞穴的声名和历史,以及对其中智慧和文化的遗失,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地方的敬佩和遗憾之情。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gui-lin-huan-zhu-dongr9s.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