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寺纳凉呈宗衍师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20 08:47:49诗人:孔武仲 |  朝代: 宋代 |  18

宝洞然香罢,山堂问话中。
日将秋共淡,心与境浑空。
弹指看浮世,披襟纳远风。
因知宴坐者,白首乐无穷。

作者介绍

孔武仲(一○四一~一○九七),字常父(甫),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调谷城主簿,选教授齐州,爲国子直讲。哲宗元祐初,歷集贤校理,着作郎,国子司业。尝民族矛盾论恢復诗赋取地一下,攻击王安石经义。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除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绍圣四年,坐元祐党夺耿,管勾洪州玉隆观、池州居住(《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六),卒,年五十七。与兄文仲、弟平仲并称“三孔”。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着有,诗书论语说》等百余卷,已佚。南宋王?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爲《清江三孔集》,武仲诗文共十七卷,其中诗七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孔武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爲底本,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宗伯集》(刊入《豫章丛书》,简称豫章本)、《宋诗钞》(简称诗钞)、《永乐大典》。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龟山寺纳凉呈宗衍师》是宋代孔武仲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孔武仲在龟山寺纳凉时的心境和情感体验。

诗意:
孔武仲在龟山寺的宝洞中享受着芬芳的香气,与寺中的智慧者交谈。秋日渐淡,他的心境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仿佛进入了空灵的境界。他轻弹指间,目睹着纷繁的世事,心怀开阔,接纳远方的风景。他因此认识到,能够在这样的宴坐中与智者相聚,即便白发苍苍,也能够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孔武仲在龟山寺纳凉的情景,表达了他超脱尘俗、心境开阔的境界。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人生和智慧的思考。

首先,宝洞的芬芳香气象征着寺庙的祥和和宁静,也代表着精神的净化。与智者的交谈使得孔武仲能够超越现实的束缚,进入心灵的境界。

其次,描写秋日渐淡,表现了季节的变迁,与此同时,孔武仲的心境也渐渐消退,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这种心与境的融合,使他感到心境的空灵和超脱。

诗中的弹指一词,象征着时间的短暂与流转,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通过观察纷繁的世事,孔武仲感悟到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进一步增强了他对于境界的领悟。

最后,诗人提到能够在这样的宴坐中与智者共聚,无论年岁如何,都能够感受到乐趣。这表达了孔武仲对智者的敬重,并且认识到智慧的力量可以使人超越时空的限制,获得心灵的满足。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纯净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孔武仲的心灵体验。通过与自然、智慧和人生的交融,他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智慧的追求。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gui-shan-si-na-liang-cheng-zong-yan-shi.html

相关文章

每日一诗

首夏闲居
张羽
门巷开临曲水滨,绿阴悄悄四无邻。雨余高笋初迎夏,风逗残花尚驻春。倚杖多因闻好鸟,开樽每为爱幽人。疏帘清簟终朝静,只有琴书自可亲。
诗词赏析 >

每日成语

骑鹤维扬
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同骑鹤上扬州”。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