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弋阳山居,留别卢、邵二侍御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10:04:01诗人:刘长卿 |  朝代: 唐代 |  23

渺渺归何处,沿流附客船。
久依鄱水住,频税越人田。
偶俗机偏少,安闲性所便。
只应君少惯,又欲寄林泉。

作者介绍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唿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唿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唿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作品评述

归弋阳山居,留别卢、邵二侍御

渺渺归何处,沿流附客船。
久依鄱水住,频税越人田。
偶俗机偏少,安闲性所便。
只应君少惯,又欲寄林泉。

中文译文:

远远归何处,沿着河流依附客船。
长期依偎鄱水居住,常常缴纳越人的田赋。
偶尔陷入世俗机关的事务,但少有所趣,宁静随性。
只有你应该少有坐惯的轨迹,又想寄托心灵于林泉之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刘长卿给卢、邵二位侍御写的离别诗。诗中表达了刘长卿将要离开弋阳山居,与卢、邵二位侍御分别的心情。

诗人用“渺渺归何处,沿流附客船”来形容自己的归程,意为远处的目的地无法预知,只能顺流而下,寄宿在陌生的客船上。这种无奈和迷茫的心情让人感到无助和不安。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长期居住在鄱水流域的心境。“久依鄱水住,频税越人田”描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依赖和对本地人的贡献,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情感和留恋。

最后两句“偶俗机偏少,安闲性所便。只应君少惯,又欲寄林泉”,表达了诗人舍弃了世俗机关的琐事,追求安静和自由的心态。诗人认为,只有他们这种久居山野的人才知道怎样享受宁静和恬适,并希望将自己的心灵托付于林泉之间,追求更高层次的境界。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离别时无奈和不安的情绪,也表达了诗人对山野生活和宁静环境的向往。同时,通过描写诗人对此地的依赖和执着,也显示出诗人对人情世故的疏离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gui-yi-yang-shan-ju-liu-bie-lu-shao-er-shi-yu.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