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踏月入孤舟,水月流光一片浮。
夜静海门雷怒吼,潮头冻杀未甘休。
作者介绍
王柏(一一九七~一二七四),字会之,少慕诸葛亮爲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爲“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爲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謚文宪。柏着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爲《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诗,以《续金华丛书》本《鲁斋王文宪公文集》(其中诗四卷)爲底本,校以明正统刻本(简称正统本),及影印《四库全书》本《鲁斋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归舟三绝》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人夜晚归舟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内心的壮志豪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归舟三绝
江边踏月入孤舟,
水月流光一片浮。
夜静海门雷怒吼,
潮头冻杀未甘休。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江边夜晚归舟的情景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深深吸引。首句"江边踏月入孤舟"描绘了作者踩着月光踏上孤舟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水月流光一片浮"形象地描绘了江水上闪烁的月光,给人以宁静明亮的感觉。
然而,第三句"夜静海门雷怒吼"中出现了雷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这里雷声的喧嚣与之前的静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变幻无常的一面。最后一句"潮头冻杀未甘休"则描绘了寒冷的海潮与作者的意志之间的对抗。潮头的冰冷寒意未能使作者屈服,他表达了自己不甘心停步的坚定决心。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夜晚归舟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坚毅和追求。作者通过与自然界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困难的坚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示了王柏深邃的思想和独立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