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色开晴,轻飔敷暖,日影才经檐角。
倦来芳径,且倚阑干,触地新愁粘著。
长日如年,可堪恨雨丝丝,梦去漠漠见鸣禽递响,乳莺梳翅,痴愁方觉。
凝望处,初绿呈新,陈柯拆旧,忘了一春归却。
不伤花老,只怕花开,解使朱须销铄。
宝扇轻摇,乱抛花片教飞,迎风低掠。
忍重携素手,骤觉一分瘦落。
作者介绍
曾栋,字隆吉。明代江西抚州府临川县腾桥人。生卒年月不详。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明朝官员,平定四川土司的叛乱有功,官至布政使。
曾栋的生平
曾栋,字隆吉。明代临川腾桥人。生卒年月不详。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初授香山、兰溪县令;复召为祠部郎,典试粤东;后又提升为四川驿传道。时川西士官董卜、高箕失和,各引其部,互相残杀,战火蔓延,全省骚动。四川巡抚向与曾栋不睦,因挟嫌报复,密奏朝廷,派他带兵前去平乱。董卜闻曾栋至,自缚长跪于营前,泣言:“早年曾至京师进贡,得罪权贵,屡遭陷害,多蒙相救,大难不死,大恩大德难忘”。即与高箕罢兵休战,缔约言和。多年危害川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骚乱遂不战而平。功闻于朝,升曾栋为布政使,复调任武德道,曾用野外掘到的藏金兴建武定城,为民造福。后累官浙江按察使、福建布政使。卒年八十余岁。
作品评述
《过秦楼》诗词的中文译文为:曙色一旦明亮,轻风拂过暖意盈溢,太阳的影子刚刚经过屋檐的角落。疲倦时,我在香径上倚靠栏杆,却触及了地面上新生的忧愁。长长的一天像一年那般漫长,可怜我要怨雨丝丝,梦中淡淡看见鸣禽传递的回声,闻到乳莺梳理翅膀时的悲伤。凝望的地方,初初的绿色呈现新鲜,陈柯剥落旧态,忘记了一年的归宿。不为花凋零伤感,只是担心花绽放时,使得我的朱须消磨殆尽。宝扇轻轻摇动,纷纷扔下花瓣与飞舞,迎风低掠。忍受着沉甸甸的举起素手的痛苦,突然感到自己有些瘦落。
诗意:《过秦楼》描绘了作者在早晨时分来到秦楼上,享受着春天的阳光和微风,却在美景之中感到了一丝愁苦。诗中的意境洒脱自然,融入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瞬息即逝的时光的感叹,表达了人生短暂和岁月流转的无常之感。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早晨的景色,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安静祥和、美丽温馨的场景,同时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变迁,抒发了对光阴流逝的失落之情。作者巧妙地运用气象、花卉等自然元素,表达自己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转的感慨,展示了他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境界。整首诗曲折流畅,清新自然,给人以一种美好而深沉的感触。同时,通过与自然景物的互动,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对接起来,使诗歌更加婉约和丰富。最后两句描述了一个内心瘦落的情形,以饱满的诗意收尾。《过秦楼》是曾栋以唯美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的一幅自然美景,具有浓郁的宋代风格和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