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里鸣桡去夕阳,不堪风急滞归航。
无端更著三更月,一夜孤篷一寸霜。
作者介绍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爲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爲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臺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爲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作品评述
《过峡州宿青草滩》是宋代诗人项安世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夕阳下经过峡州宿青草滩的一段航行经历,以及在风雨中孤寂归航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烟里鸣桡去夕阳,
不堪风急滞归航。
无端更著三更月,
一夜孤篷一寸霜。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以舟行经历为背景,通过描绘夕阳下船行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在归途中的孤寂与困苦。诗中的“烟里鸣桡去夕阳”形象地展示了船只穿越烟雾向夕阳驶去的景象,给人一种淡远而美的感觉。然而,“不堪风急滞归航”却让人感受到作者航行中所面临的风雨和困境,揭示了旅途的不易和艰辛。
诗中出现的“无端更著三更月,一夜孤篷一寸霜”则进一步强化了孤独和凄凉的氛围。形容夜晚的月光透过云雾洒在孤独的船篷上,凝结成一寸寸的霜,寓意着长时间的航行和严冷的气温,同时也映衬出船上孤独的旅行者。
整首诗通过对航行经历的描绘,以及对孤独和寒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心境和感受。这种寂寥和困苦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远行者的孤独和坚韧,同时也引发对旅途中的人生困境和对自我坚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