樽前一曲奈何歌,千古英雄恨不磨。
女子在军今莫问,君王愎谏向来多。
最怜秋雨添狐穴,谁与春醪酹棘窠。
一朽何须论异域,寄声青冢太媕婀。
作者介绍
潘柽,字德久,号转庵,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以父荫选武职。后召试,爲阁门舍人,授福建兵马钤辖。柽以能诗称,与陆游、姜夔等多有交往,叶适谓永嘉四灵之徒,凡言诗者皆本德久(《瀛奎律髓》卷三)。有《转庵集》,已佚。今《两宋名贤小集》中存其诗一卷。明弘治《温州府志》卷一○有传。 潘柽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爲底本,连同新辑集外诗,合编爲一卷。
作品评述
诗词:《过虞美人墓》
中文译文:
在杯中倾一曲凄艳的歌,
千古英雄埋怨无尽。
关于女子在军中的事,
君王总是固执不听劝谏。
最可怜的是秋雨淋湿了狐穴,
谁能与春醪洒满棘窠?
一颗朽木又何须讨论异域的事,
我将思念寄托在虞美人的青冢上。
诗意和赏析:
《过虞美人墓》是宋代文人潘柽创作的一首七绝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赞美和对历史悲剧的痛惜之情。
诗的前两句“樽前一曲奈何歌,千古英雄恨不磨”,通过描绘悲壮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英雄墓前的思念之情。接下来的两句“女子在军今莫问,君王愎谏向来多”,则点明了女子在戎装之中所经历的艰辛以及君王不听劝谏的执拗,暗示了历史的悲剧。
接着的两句“最怜秋雨添狐穴,谁与春醪酹棘窠”,用淋湿的秋雨来表情英雄墓地的凄凉和孤寂,表达了对逝去英雄的怜惜和对他们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一朽何须论异域,寄声青冢太媕婀”,以寥寥数语表明了对英雄的称颂之情,将心声托付给了虞美人的墓,以此表达了对历史的惋惜和对英雄的纪念之情。
整首诗情感激烈,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表达对英雄和历史的思念之情,诗中所揭示的历史悲剧和对英雄的赞颂,使得这首诗激发了读者的情感共鸣,给人以深思。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guo-yu-mei-ren-mu6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