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时候,松江一带种了许多棉花,但老百姓还是缺衣少布,为什么呢?原来这时,人们纺织棉布要先用手把棉籽剥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手指甲都剥得脱落了,也剥不出多少来。这时,有一位黄道婆,从海南崖山向黎族人民学习了一手很好的纺织本领,她下决心要改革家乡的纺织技术,使乡亲们生活得更好些。 黄道婆请来了一位老木匠,根据崖山人民用两根细长铁棍转动,轧去棉籽的方法,设计出了木制手摇轧棉车。这种轧棉车,是靠两人手摇,一人下棉籽,又干净又省力,效率大大地提高了。但有了轧棉车,还是用原来的小竹弓来弹棉花,还是慢呀!黄道婆又去找弹棉花的师傅,商量改革弹棉工具。改革出来,就是今天我们偶尔能见到的4尺多长的木制绳弦大弓。这样,纺织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老百姓也能穿上各种各样、五光十色、美丽鲜亮的棉布衣服了。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gushi/816.html
相关文章
- ● 尧舜让位2025-09-21 08:56:08
- ● 孟姜女和望夫石的传说2025-09-21 08:56:08
- ● 骑自行车上班的局长2025-09-21 08:56:08
- ● 阿庐古洞的明鱼2025-09-21 08:56:08
- ● 美丽女儿美丽心2025-09-21 08:56:08
- ● 宫女图2025-09-21 08:56:08
- ● 夜半子时迎财神2025-09-21 08:56:08
- ● 两棵古树鉴清官2025-09-21 08:56:08
- ● 貂杀2025-09-21 08:56:08
- ● 仓颉造字2025-09-21 08:56:08
- ● 奇特的遗嘱2025-09-21 08:56:08
- ● 一骑红尘妃子笑2025-09-21 08: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