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气深秋彻九霄,凭高眼界迥寥寥。
凄风但可开黄菊,零露行庆到蓼萧。
作者介绍
胡寅(一○九八~一一五六),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安国子。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御史中丞何?荐,除秘书省校书郎,迁司门员外郎。汴京陷,弃官归。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爲驾部员外郎,寻除起居郎,以上万言札子忤时相,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復爲起居郎,迁中书舍人。出知永州、邵州、严州。八年,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寻直学士院。丁父忧,服除奉祠,俄致仕,居衡山。二十年,以忤秦桧,责新州安置。桧死,诏自便,寻復旧官。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九。有《斐然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胡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斐然集》(其中诗五卷)爲底本。校以清经钼堂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法式善存素堂辑钞《宋元诗集八十二种》中的《斐然集》(存三卷,简称存本,藏北京图书馆)。集中诗集外之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单令九日二绝》是宋代胡寅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深秋的爽朗气息,以及在高处眺望的广阔眼界。诗人通过凄风吹拂下迎来盛开的黄菊,以及露水滴落在蓼萧上的景象,表达了对秋天的庆祝和赞美之情。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爽气深秋彻九霄,
凭高眼界迥寥寥。
凄风但可开黄菊,
零露行庆到蓼萧。
诗意:
这首诗词以秋天深处的景象为主题,展现了秋天的爽朗和广袤。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感受秋天的气息和景色。他欣赏着秋天凄凉的风,看到盛开的黄菊,也观察到露水滴在蓼萧上的情景。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和庆祝,以及诗人对秋天独特的美感的感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深秋的景象,展现了秋天独特的魅力和美感。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敏锐感知和对美的热爱。他站在高处,眺望远方,眼界开阔,感受到秋天的广袤和宏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诗中的爽气和秋天的深邃气息相得益彰,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凄风吹拂下的黄菊象征着秋天的花朵,傲立于风中,展示着生命的顽强和美丽。零露滴落在蓼萧上,既凸显了秋天的凉爽和湿润,也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气息,传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读者在阅读中能感受到秋天的清新和宁静,同时也能领略到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这首诗词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