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学根不深,履道乃邮传。
欲收反约功,必也破万卷。
作者介绍
胡寅(一○九八~一一五六),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安国子。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御史中丞何?荐,除秘书省校书郎,迁司门员外郎。汴京陷,弃官归。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爲驾部员外郎,寻除起居郎,以上万言札子忤时相,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復爲起居郎,迁中书舍人。出知永州、邵州、严州。八年,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寻直学士院。丁父忧,服除奉祠,俄致仕,居衡山。二十年,以忤秦桧,责新州安置。桧死,诏自便,寻復旧官。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九。有《斐然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胡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斐然集》(其中诗五卷)爲底本。校以清经钼堂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法式善存素堂辑钞《宋元诗集八十二种》中的《斐然集》(存三卷,简称存本,藏北京图书馆)。集中诗集外之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范元作五绝》是宋代诗人胡寅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种学根不深,
履道乃邮传。
欲收反约功,
必也破万卷。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对学习和求知的态度。诗人承认自己对于学问的根基并不牢固,但他强调了追求道德修养的决心。他认为,要想在学问上有所成就,就必须不断地学习,超越书本的束缚。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意味深长的语言展现了一种学习的观念和追求知识的决心。首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学业基础不够扎实的自省,他意识到自己的学识仍然有限。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将其比作一封邮件,意味着道德修养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东西,需要通过行为来传递和实践。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的追求和对传统知识的挑战。破万卷意味着要超越传统的学习方法和知识的限制,要有创新和开拓的精神。
整首诗词蕴含着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不断探索和突破的决心。胡寅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意象,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鼓励人们在追求知识和道德上不断努力,超越传统的束缚,追求真理和进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