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八月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7 19:21:48诗人:李贺 |  朝代: 唐代 |  10

孀妾怨夜长,独客梦归家。
傍檐虫缉丝,向壁灯垂花。
帘外月光吐,帘内树影斜。
悠悠飞露姿,点缀池中荷。

作者介绍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輙就,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率为常。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诗尚奇诡,绝去畦径,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仕为协律郎,卒年二十七。诗四卷,外集一卷,今编诗五卷。

作品评述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八月》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孀妾怨夜长,独客梦归家。
傍檐虫缉丝,向壁灯垂花。
帘外月光吐,帘内树影斜。
悠悠飞露姿,点缀池中荷。

中文译文:
孀妾怨夜长,孤身客梦回家。
靠近屋檐,虫儿织丝;朝向壁上,灯花垂下。
帘外月光洒下,帘内树影斜斜。
轻盈的露珠飞舞着娇姿,点缀着池塘中的荷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寂静场景,表达了主人公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诗中的主人公可能是一位远离家乡的旅人或是一位被迫离乡的流亡者。

首句"孀妾怨夜长,独客梦归家"表达了孀妇在长夜中的哀怨和独客在梦中渴望回家的情感。这两句经过对比,突出了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助。

接下来的两句"傍檐虫缉丝,向壁灯垂花"通过描写屋檐边的虫儿织丝和灯花垂下的景象,增添了夜晚的安静和寂寞感。此处的虫儿和灯花也可以被视为主人公的寄托,象征着他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

接下来两句"帘外月光吐,帘内树影斜"通过对帘子外的月光和帘子内的树影的描绘,再次强调了夜晚的宁静和孤独。月光和树影的斜倾也给人一种倾斜的感觉,与主人公的心情相呼应。

最后两句"悠悠飞露姿,点缀池中荷"则描绘了池塘中飘落的露珠轻盈地点缀在荷叶上的情景。这里的荷花和露珠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也可以理解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家园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寂静夜晚的描绘,以及对孤独、思乡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的表达,展现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现了李贺独特的诗意和表现手法。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he-nan-fu-shi-shi-er-yue-le-ci0wq.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