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韵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7 04:58:01诗人:廖行之 |  朝代: 宋代 |  25

久雨送春晚,倦游怜客穷。
不因人事谬,安得诗篇工。
莺语唤昨梦,鸡声惊晓风。
此时无好句,愁绝有谁同。

作者介绍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作品评述

《和前韵》是宋代廖行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长时间的雨送走了春天的尾巴,疲倦的旅行中怜悯那些困顿的旅客。不受世间纷扰所干扰,怎能写出优美的诗篇呢?黄莺的鸣叫唤起了昨夜的梦境,鸡鸣声惊扰了清晨的风。此刻我无法构思出好的诗句,愁绪却无人能与我共鸣。

诗意:
《和前韵》描绘了一个雨后春末的景象,诗人在旅途中感受着自然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诗人表达了对旅途中困顿旅客的同情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写作上的困扰。诗中的莺语和鸡鸣声是对时间的暗示,揭示了人事已逝、时光荏苒的主题。诗人在无法找到灵感和表达自己感受的词句时,感到孤独和无助,与世界产生了隔阂。

赏析:
《和前韵》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末雨后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诗人通过表达自己对困顿旅客的同情,展现了他对人情冷暖的敏感和对人生无常的领悟。诗中的黄莺和鸡鸣声成为了时间的象征,映照出诗人对光阴流逝的感慨和对时光无情的思考。同时,诗人的自我怀疑和无助感也在诗中得到了抒发,诗人感叹自己无法写出好的诗句,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整首诗以简短的词句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鸣。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he-qian-yun.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