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泉上人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11:36:48诗人:辛弃疾 |  朝代: 宋代 |  27

芒鞋踏遍万山松,得得归来丈室中。
破裓一身在悬磬,清谈对客似撞钟。
名家要看惊人举,觅句何须效我穷。
春雨地罏分半坐,便疑身住古禅丛。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和泉上人》是宋代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芒鞋踏遍万山松,
穿着粗糙的草鞋,行走在千山万水之间,
The straw sandals tread through countless pine trees,

得得归来丈室中。
终于归家,来到了自己的小屋。
Returning home at last, back to my humble abode.

破裓一身在悬磬,
身上的衣裳破旧不堪,就像被悬挂在钟乳石上一样,
Wearing tattered clothes, like hanging bells from stalactites,

清谈对客似撞钟。
与客人进行清谈,犹如钟声相撞。
Engaging in philosophical conversation with guests, like the clash of bells.

名家要看惊人举,
名家们都想看到令人惊讶的举动,
Famous scholars and experts expect astonishing feats,

觅句何须效我穷。
何必效仿我这种贫穷之人去寻找诗句呢?
Why should one imitate my impoverished self in search for poetic lines?

春雨地罏分半坐,
春雨洒在地面,坐在半遮半掩之中,
Spring rain falls, sitting half-covered,

便疑身住古禅丛。
感觉自己仿佛住在古老的禅宗中。
As if dwelling amidst the ancient Zen groves.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自己行走山林的情景,表达了辛弃疾对自然的热爱和归隐的意愿。尽管身处世俗之中,他仍然保持着纯净的心灵,面对客人时能够进行高尚的清谈。诗中透露出一种对名利的淡漠态度,辛弃疾并不追求外在的名声和成就,而是更加注重内心的修炼和自我超越。他坚守自己的原则,不愿效仿他人,寻找自己的独特之处。最后的几句表达了辛弃疾对禅宗境地的向往,希望能够在自然的环境中得到内心的宁静和觉悟。

这首诗词充满了辛弃疾独特的个人风格,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和修行的思考,展现了他深沉的内心世界。同时,通过对名利的态度和对禅宗的向往,也反映出宋代士人的思想境界和价值观。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he-quan-shang-renr0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