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八·天门泉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9 20:01:13诗人:范仲淹 |  朝代: 宋代 |  18

天门有灵泉,埃尘未尝至。
日月自高照,云霞亦辉庇。
惟抱夷齐心,饮之可无愧。

作者介绍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孤,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入仕后始还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等十事。歷知睦、苏、饶、润、越、永兴、延、耀、庆、邠、邓、杭、青等州军。皇祐四年,改知颍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謚文正。着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别集四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仲淹诗,以《四部丛刊》本爲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别集中重出诗两首,已予删除。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作品评述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八·天门泉》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嵩山的天门泉景色,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道德追求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天门有灵泉,埃尘未尝至。
日月自高照,云霞亦辉庇。
惟抱夷齐心,饮之可无愧。

诗意:
这首诗以天门泉为题材,描绘了这个泉水的神奇和清澈。诗人说天门泉有一种灵性,埃尘从未沾染过它。它在白天和夜晚都能自己发出光辉,云霞也为它遮挡阳光。诗人认为只有怀抱着纯洁的心灵,喝这泉水才能无愧。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天门泉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道德追求的思考。天门泉被描绘为一种灵性存在,它的清澈和纯净象征着道德的高尚和纯洁的心灵。诗人通过与天门泉的对比,呼吁人们要怀抱夷齐的心灵,追求道德的完美。只有拥有纯洁的心灵,才能真正无愧地面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嵩山天门泉的景色,同时融入了作者对道德追求的思考,展示了范仲淹独特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它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对道德和纯洁心灵的重要性的思考,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he-ren-you-song-shan-shi-er-ti-qi-ba.html

相关文章

每日一诗

题度仪堂四首
张继先
屡赏中秋月,山堂亦怅哉。暂居行百日,常觉近三台。大木声深夜,修篁荫静阶。倘非能自度,何以见归来。
诗词赏析 >

每日成语

火然泉达
比喻形势发展迅猛。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