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舍逍遥度清夜,暂投逢掖解儒冠。
高楼影背星河转,疏生气兼风露寒。
篱下黄花新蕊乱,门边碧柳旧株残。
折腰把板今无有,勿似陶潜遂弃官。
作者介绍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初仕苏州签判。父死服除,改武成军签判。庆历六年(一○四六),以庞籍荐授馆阁校勘,后受庞籍辟爲并州通判。召还爲开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诰,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爲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熙宁三年(一○七○),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永兴军,改判西京留司御史臺。六年,以端明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哲宗即位,召主国政,元祐元年,拜左僕射兼门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赠温国公,謚文正。有文集八十卷,杂着多种。事见《东坡全集》卷九○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司马光诗十四卷,以《四部丛刊》影宋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即宋绍熙刊本,亦即绍兴二年本)爲底本,参校清干隆六年陈宏谋校刊《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陈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四库本)等。底本卷二、卷三有若干首有目无诗,分别据陈宏谋刊本补入。底本卷六《又和讽古》“海客久藏机”一首,与卷一《和之美讽古二首》之二重复,已删略。又辑得集外诗及断句,另编爲一卷。
作品评述
《和邵兴宗秋夜学舍宿直》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直舍逍遥度清夜,
暂投逢掖解儒冠。
高楼影背星河转,
疏生气兼风露寒。
篱下黄花新蕊乱,
门边碧柳旧株残。
折腰把板今无有,
勿似陶潜遂弃官。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司马光在秋夜里在邵兴宗的学舍中宿直的情景。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逍遥自在的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儒学的怀疑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赏析:
这首诗词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秋夜中的景色和作者的心情。首句“直舍逍遥度清夜”,表达了作者在学舍中度过清净自由的夜晚。接着,“暂投逢掖解儒冠”,表明作者暂时离开了官场,解下了儒生的冠帽,暂时摆脱了束缚。
接下来的两句“高楼影背星河转,疏生气兼风露寒”,通过描绘高楼的影子和秋夜的寒冷气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冷落之感。
接着,“篱下黄花新蕊乱,门边碧柳旧株残”,通过描绘篱笆下的黄花和门边的碧柳,表达了岁月更迭中的变化和残缺。最后两句“折腰把板今无有,勿似陶潜遂弃官”,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无法像陶渊明那样舍弃官职追求自由的遗憾之情。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由逍遥生活的向往,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传统儒学的怀疑。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对自由和追求真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