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宰相下崖扃,静接游人笑傲行。
碧嶂浅深骄晚翠,白云舒卷看春晴。
烟潭共爱鱼方乐,樵爨谁欺雁不鸣。
莫道隐君同德少,樽前长揖圣贤清。
作者介绍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孤,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入仕后始还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等十事。歷知睦、苏、饶、润、越、永兴、延、耀、庆、邠、邓、杭、青等州军。皇祐四年,改知颍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謚文正。着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别集四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仲淹诗,以《四部丛刊》本爲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别集中重出诗两首,已予删除。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作品评述
《和沈书记同访林处士》是范仲淹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中宰相下崖扃,
静接游人笑傲行。
碧嶂浅深骄晚翠,
白云舒卷看春晴。
烟潭共爱鱼方乐,
樵爨谁欺雁不鸣。
莫道隐君同德少,
樽前长揖圣贤清。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范仲淹与沈书记一同拜访林处士的情景。诗中通过山中宰相下崖扃的描写,表达了范仲淹与沈书记的谦逊和敬重之情。他们静静地迎接着来访的游人,展现出他们豪迈自信的风采。诗中的碧嶂、白云等景物描绘了山中的美景,以及春天的明媚和宜人。烟潭中的鱼儿和樵夫的篝火都带来了欢乐,而雁鸣的缺席则使人感到不寻常。最后,范仲淹表达了自己与林处士的共同理念和对圣贤的敬仰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山中的景色和人物情感。范仲淹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山中的宁静和美丽。他通过对游人、鱼儿和樵夫的描写,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诗中的对比和意象的运用,使整首诗词更加生动有趣。最后,范仲淹以樽前长揖圣贤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林处士的敬佩和对道德高尚的追求。
这首诗词展示了范仲淹的才华和对自然、人情的细腻观察。它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色和人物情感,传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向往。这首诗词在宋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范仲淹作品中的一部分,展示了他的文学造诣和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