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送牡丹韵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24 18:12:18诗人:刘过 |  朝代: 宋代 |  27

娉娉嫋嫋洛阳花,合在瑶池阿母家。
乞与老人浑不爱,白髯相对毵乌纱。

作者介绍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崑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復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崑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和送牡丹韵》
朝代:宋代
作者:刘过

中文译文:
洛阳花儿婉约而动人,如同在仙境中的瑶池阿母家。
我请求老人家赠予,然而他并不爱惜,白髯相对,头戴乌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刘过创作的《和送牡丹韵》。诗人以洛阳牡丹为主题,表达了对美丽花朵的赞美和渴望。牡丹被形容为“娉娉嫋嫋”,婉约而动人,使人想象到牡丹花儿在风中轻轻摇曳的景象。诗中的洛阳花儿仿佛生长在仙境中的瑶池阿母家,增添了神秘而宜人的氛围。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渴望得到美丽事物的愿望。诗人以自己向老人请求牡丹的场景为切入点,表现了老人对美的不在乎和漠视。老人白髯垂下,与诗人相对,头戴乌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的心境和情感在这种对比中得到了凸显。通过这种手法,诗人表达了对美的珍视和追求之不易。

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和对比的手法,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和对美的追求。诗人通过牡丹花的形象,传达了自己对美的向往和对美丽事物的珍视。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意境,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才情。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he-song-mu-dan-yun.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