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间戴安道,不对王侯琴。
当时岂不能,低眉求赏音。
一曲朝得闻,千金夕来寻。
舍之不肯顾,轻重得所斟。
小人一时快,君子百世钦。
贫士繄此辨,士乎当正心。
作者介绍
王阮(?~一二○八),字南卿,德安(今属江西)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都昌主簿,移永州教授。淳熙六年(一一七九),知新昌县(本集《和渊明归去来辞》序)。光宗绍熙中知濠州,改知抚州。宁宗庆元初韩侂胄当政,闻其名,特命入奏,遣客诱以美官,王对毕即出关,侂胄怒,批旨予奉祠,于是归隠庐山。嘉定元年卒。有《义丰文集》一卷。《宋史》卷三九五、明嘉靖《九江府志》卷一三有传。 王阮诗,以宋淳祐三年王旦刻《义丰文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酌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又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陶诗六首·和贫士》是宋代王阮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吾间戴安道,
不对王侯琴。
当时岂不能,
低眉求赏音。
一曲朝得闻,
千金夕来寻。
舍之不肯顾,
轻重得所斟。
小人一时快,
君子百世钦。
贫士繄此辨,
士乎当正心。
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艺术和贫富之间的态度和观点。作者自称为"贫士",他谦逊地表达了自己对于艺术的追求。他说自己并不追求与王侯贵族的琴音相应,也不为了追求他们的赏识而低眉顺从。他认为在那个时候,他并不缺乏与王侯交往的机会,但他宁愿保持自己的独立与自由,不愿为了一时的荣华富贵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诗中提到了一曲,说白天听到了这首曲子,晚上却有人前来慕名而来。然而,作者并不会轻易将这首曲子分享出去,而是慎重地选择合适的人才能倾听。这反映了作者对于自己的作品的珍视和对于艺术的追求的坚持。
作者通过"小人"和"君子"的对比,突显了他对于品德高尚的人的崇敬与钦佩。他认为小人只追求眼前的快乐,而君子则具有百世传颂的价值。这是对于贫富之别、功利之心的一种深刻反思。
最后,作者呼唤"贫士"要正心,要明辨是非,要坚守士人的本心,不被外界的物质利益所迷惑。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艺术、贫富之别以及品德的思考和态度。通过诗词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真正的价值和追求的追寻,以及对于内心正直与坚守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