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高士务躬行,不事王侯只力耕。
西岭已如刚节峻,东湖还似古心清。
正惭老拙非良牧,安有仁恩及庶氓。
若也当年能逐迹,他时容或可齐名。
作者介绍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天予孺子亭三首》是宋代吴芾创作的一首诗词。此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期望,通过对南州高士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朴素、务实而有情怀的生活方式。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南州高士务躬行,
不事王侯只力耕。
西岭已如刚节峻,
东湖还似古心清。
正惭老拙非良牧,
安有仁恩及庶氓。
若也当年能逐迹,
他时容或可齐名。
这首诗词的诗意在于表达作者对高尚的生活态度和追求的渴望。南州的高士们以务农为业,不事奢华的王侯,专注于耕种之事。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信念,追求简朴而有意义的生活。
诗中描绘的西岭已如刚节峻,东湖还似古心清,通过景物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南州高士们的坚韧品质和纯洁心灵。西岭的峻峭和坚硬,代表着他们坚守初心、奉行原则的态度;东湖的清澈则象征着他们内心的纯净和清明。
诗的下半部分,作者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的不足和对高尚之人的敬仰。他自称老拙,非良牧,感到惭愧,认为自己无法像高尚的人那样具备仁恩之心,无法关怀庶民百姓。
然而,诗人怀揣着对高尚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自己的期望。他希望能够像当年的南州高士一样,追随他们的足迹,也许在未来,他的名字也能与他们齐名。
这首诗词通过对南州高士的讴歌,表达了作者对简朴、务实生活的推崇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己的期望和努力。它展示了作者对高尚品质和纯洁心灵的敬重,以及对追求高尚生活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