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德和知县谒萧千岩韵二首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4 02:35:05诗人:袁说友 |  朝代: 宋代 |  25

诗工解穷人,词苦乃见意。
味公千岩篇,粗了瑟僩义。
平生师友念,正尔金兰契。
毋使我回还,执炙不知味。

作者介绍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王德和知县谒萧千岩韵二首》是宋代袁说友创作的诗词作品。这首诗表达了对诗人工作的理解和对词作的思考,同时也借景抒怀,表达了对师友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悟。

诗词的中文译文:
和王德和知县谒萧千岩韵二首

诗工解穷人,词苦乃见意。
味公千岩篇,粗了瑟僩义。
平生师友念,正尔金兰契。
毋使我回还,执炙不知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诗人自身的创作经历为背景,通过表达对诗词创作的理解和对词作的感悟来传达自己的思考。

首先,诗人认为写诗的过程就像是解救贫困人民一样,词作的艰辛才能体现出深刻的意义。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认同和对自己创作努力的肯定,将诗歌的意义与救济穷人的善举进行了对比。

接着,诗人提到了王德和知县的诗篇,他将其比喻为千岩万壑,意味着其作品的雄浑壮丽。然而,诗人觉得自己的词作显得粗糙而不足以与之相比,这里的"瑟僩义"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词作的谦卑之情。

随后,诗人表达了对一生的师友之情的思念,并称之为"金兰契",意指深厚的情谊。这里的"金兰"指的是金银合璧的兰花,喻指师友之情珍贵无比。

最后两句"毋使我回还,执炙不知味"表达了诗人对师友离去的不舍和对人生的感悟。"毋使我回还"意指不愿离开师友,"执炙不知味"则比喻自己无法品尝到诗人的成就和师友的指导之意。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诗人创作过程的思考,以及对师友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诗词创作的理解。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he-wang-de-he-zhi-xian-ye-xiao-qian-yan-yun-e.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