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胜之游普明院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3:02:48诗人:蔡襄 |  朝代: 宋代 |  21

昔贤履道第,平时洛都选。
门外多风尘,林端出台殿。
名园迤逦清,小径萦纡转。
脩竹环数亩,可爱清不变。
冰生流水静,叶尽危巢见。
晴日破云来,游鱼过池面。
君意高如鸿,孤超遗健羡。
兹游恐难屡,历览岂云倦。
放怀穷幽趣,回首抱归恋。
裁诗赋景物,芬葩有馀绚。
呼童秣予马,追閒性所便。

作者介绍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作品评述

诗词:《和王胜之游普明院》

昔贤履道第,平时洛都选。
门外多风尘,林端出台殿。
名园迤逦清,小径萦纡转。
脩竹环数亩,可爱清不变。
冰生流水静,叶尽危巢见。
晴日破云来,游鱼过池面。
君意高如鸿,孤超遗健羡。
兹游恐难屡,历览岂云倦。
放怀穷幽趣,回首抱归恋。
裁诗赋景物,芬葩有馀绚。
呼童秣予马,追閒性所便。

中文译文:
昔贤履行道路的第一步,平时在洛都选择。
门外尘埃飞扬,林木旁出现殿台。
名园弯曲而清幽,小径蜿蜒转折。
修竹环绕数亩,可爱之景常清澈不变。
冰生在流水中静静,叶尽时危巢可见。
晴日破云而来,游鱼穿越池面。
君的心意高远如鸿鹄,独自超越并留下美好的羡慕。
此次游览恐怕难以再次重复,历经漫游岂会感到厌倦。
放松心情,体味幽静之趣,回首怀恋归处。
将诗歌写就赋予景物以美,芬芳盛开的花朵更加绚烂。
呼唤童子奉上马匹,随性而行追逐闲逸。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蔡襄所作,题为《和王胜之游普明院》。诗人以游览普明院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美丽、宁静的园林景观,表达了对自然和清幽之趣的追求,以及对王胜之高远心境的赞美。

诗人通过描写普明院的景色,展现了它的清幽和美丽。他描述了园中弯曲的小径、环绕数亩的竹林和平静的流水,以及游过池面的鱼群。这些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宁静和和谐的氛围,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推崇。

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王胜之的赞美和羡慕之情。他称王胜之的心意高如鸿鹄,超越常人,留下了令人羡慕的印象。这表明诗人对王胜之的人格魅力和才华深感敬佩。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游览普明院的愉悦和满足,并表达了对归处的思念和怀恋之情。他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融入到诗歌中,赋予景物以美的形象,以芬芳盛开的花朵来形容诗歌的绚丽。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美和宁静的追求,以及对高尚情操和才华的赞美。通过这首诗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景色和心境的细腻触动。同时,诗中还体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以及对高尚品质和才华的敬佩。整首诗以自然和心境为主题,通过描绘美景和表达情感,展示了作者的感悟和审美情趣。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he-wang-sheng-zhi-you-pu-ming-yuan.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