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8 03:21:56诗人:辛弃疾 |  朝代: 宋代 |  体裁: 贺新郎 |  19

翠浪吞平野。
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
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
待细把、江山图画。
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
中有句,浩难写。

诗人例入西湖社。
记风流、重来手种,绿阴成也。
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
更复道、横空清夜。
粉黛中□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
堂上燕,又长夏。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诗词:《贺新郎·翠浪吞平野》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
翠绿的波浪吞噬着平野,拦住了天河的流水,不知有谁能够照见自己的倒影,我躺在卧龙山下。

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待细把、江山图画。
雨中的烟雾,最好是晴天的时候,模糊地勾勒出西施未嫁的轮廓。等待着细致地描绘江山的画卷。

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中有句,浩难写。
在千顷的光芒中形成了堆积如山的波浪,像是一艘扁舟,欲要下行到瞿塘马。其中有一句,难以表达出其浩大的景象。

诗人例入西湖社。记风流、重来手种,绿阴成也。
诗人仿佛身处西湖社,回忆起风流的事情,再度开始耕耘,绿色的阴影成为了现实。

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更复道、横空清夜。
在街头巷尾,游人赞美着自己的故国,十里之内是水晶般的台榭。再次返身,道路上是一片横空出世的明净夜晚。

粉黛中□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堂上燕,又长夏。
在红妆美女中传唱着美妙的曲调,询问着曾经的岁月,那些已不再存在的鱼和鸟。堂上的燕子,又迎来了长夏。

这首诗《贺新郎·翠浪吞平野》描绘了翠绿的波浪吞噬平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叹和对美好的向往。诗中融入了西湖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故国的赞美和对历史的回忆。诗人通过诗意的运用,勾勒出浩大的景象和深刻的情感,使整首诗具有广阔的意境和美感。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he-xin-langnqr.html

相关文章

每日一诗

颂证道歌·证道歌
释印肃
差之毫厘失千里,掣电之机休拟议。不在低头与别思,普光即是无师智。
诗词赏析 >

每日成语

知命不忧
识天命者无忧虑。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