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身岂明代,涉祸固以深。
一观废兴迹,可用当所箴。
高门非昔时,乔木或遗阴。
空令吊古士,感激成幽寻。
作者介绍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作品评述
《和彦猷在华亭赋十题依韵·陆机宅》是宋代诗人韩维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身岂明代,涉祸固以深。
一观废兴迹,可用当所箴。
高门非昔时,乔木或遗阴。
空令吊古士,感激成幽寻。
诗意:
这座山岳的身姿,是否已经被明代所模糊不清了呢?历经祸患,深受其害。当我们仔细观察这些废弃的兴盛迹象时,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警戒和启示。曾经辉煌的门户已非昔日之辉煌,高耸的乔木或已经消失在阴影之中。然而,这仍然让人惋惜古时的士人,激发了他们尘封已久的幽寻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山岳的衰败和废墟,表达了作者对时代沧桑和文化衰落的忧思。山身岂明代,描述了山体的模糊不清,暗喻了历史的迷离和曲折。涉祸固以深,表达了作者对祸患带来的深刻影响和伤害的感叹。一观废兴迹,可用当所箴,作者通过观察废墟和兴盛的痕迹,呼吁人们从中吸取教训和警惕,以避免重蹈覆辙。
高门非昔时,乔木或遗阴,此处描绘了曾经辉煌的门户和高耸的乔木的消逝和衰落,反映了社会变迁和文化的衰败。空令吊古士,感激成幽寻,作者表达了对过去古代士人的怀念和对他们的致敬,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文化的感激和对幽寻之情的激发。
整首诗词以悲凉的笔触揭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沧桑,表达了对时代荣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忧虑。通过对废墟的观察和对过去的追忆,作者呼吁人们珍惜历史、保护文化,并在当下的时代中寻找出路和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