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野渡雪消二律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22 07:04:15诗人:卫宗武 |  朝代: 宋代 |  25

可亲余暇复奚为,雪霁何妨剩赋诗。
应怪玉峰还翳荟,更怜银屋变茅茨。
结成冰笋方连夜,散作檐花特顷时。
物物要知须返本,冰仍旭水更何疑。

作者介绍

卫宗武(?~一二八九),字淇父,自号九山,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世家,理宗淳祐间曾爲朝官,出知常州。未几,“自毘陵投绂归垂三十载”(本集卷五《刘葯庄诗集序》)。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年逾八十。有《秋声集》,都爲退居后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至元甲午重九日张之翰序。 卫宗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馆臣漏辑诗三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野渡雪消二律》是宋代卫宗武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雪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感叹和对生命变迁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可亲余暇复奚为,
雪霁何妨剩赋诗。
应怪玉峰还翳荟,
更怜银屋变茅茨。
结成冰笋方连夜,
散作檐花特顷时。
物物要知须返本,
冰仍旭水更何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冬日雪后的景色为主题,通过描写雪消后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赞美和对生命变迁的思考。

首节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闲暇时光的思考,询问自己何为之事,暗示了对生命意义的思索。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表达了即使雪霁天晴,也不妨碍他继续写作创作的决心和热情。

第二节以"玉峰"和"银屋"为形象,描绘了雪消后的景色。"玉峰"指雪山,"银屋"指房屋,通过这两个形象的转换,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和建筑物的变迁。这种自然界与人类建造的对比,凸显了人事如梦的主题。

接下来的两句描写了冰消后结成冰笋的景象,冰笋在夜间连接起来,形成壮观的景象。但这种景象只是瞬间的,转眼间又散作檐花,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变幻无常。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于事物本源的思考。物物要知道归根返本,冰消后仍旧是水,水与冰并无区别,因此更何必怀疑。这种思考可以理解为对生命和存在的探索,提醒人们要追求事物本质和真理,超越现象的表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雪后的景象,融合自然景色和人事哲理,表达了对生命变迁的思考和对事物本源的探索。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和意境深远的语言,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he-ye-du-xue-xiao-er-lvus8.html

相关文章

每日一诗

送子立荣侍南归
强至
有客就征骖,风前别酒酣。慈颜依膝下,归意满江南。去路草初歇,到家梅正含。短书无惜寄,别后抵清谈。
诗词赏析 >

每日成语

利惹名牵
指为名利所诱惑羁绊。亦作利绾名牵”。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