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8 20:32:17诗人:苏辙 |  朝代: 宋代 |  21

我行四方,稻麦黍稷。
果蔬蒲荷,百种咸植。
粪溉耘籽,乃後有穑。
尔独何为,开口而食。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行四方,稻麦黍稷。
果蔬蒲荷,百种咸植。
粪溉耘籽,乃后有穑。
尔独何为,开口而食。

诗意:
这首诗词借鉴了陶渊明的农耕劝课,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赞美和呼吁。诗人描述了广袤的田野,种植着丰富的农作物,包括稻谷、小麦、黍米和高粱等。果蔬和花草遍布其中,形成了百味繁多的植物群落。农民通过施肥、灌溉、耕种和播种的努力,最终获得了丰收的果实。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提出了一个反问,质问那些只会口头上吃饭而不劳动的人。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丰富多样的农田景象,展现了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通过对农田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农耕劳动的赞美和尊重。诗中所描述的农作物和植物的种类繁多,反映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丰饶的土地。农民通过精心的管理和努力,使这片土地变得肥沃,并获得了丰收的结果。

诗人在最后两句中使用反问的方式,直指那些只会依赖他人劳动而不愿意自己付出努力的人。他们只会口头上的赞美和享受,却不懂得为自己的生活努力奋斗。通过这样的质问,诗人呼吁人们应该珍惜劳动的价值,自力更生,勤劳致富。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农田景象和农民劳动的成果,表达了对农耕劳动的赞美和呼吁。它既展示了大自然的丰饶和农民的辛勤劳作,也批判了那些懒惰不劳动的人。这首诗词在简洁明了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刻的社会寓意,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启示作用。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he-zi-zhan-ci-yun-tao-yuan-ming-quan-nong-shi.html

相关文章

每日一诗

葛天民
黛拂双粉衬毫,翅烘晴日伴相遭。戏勾穉子从花远,恐惹游丝莫斩高。栩栩倏来仍易散,深深交舞为谁劳。吴王花草腾王笔,千载风流敌楚骚。
诗词赏析 >

每日成语

瑶草琪葩
仙境里的花草。也指珍贵奇异的花草。同瑶草琪花”。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