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父立言敦礼乐,能仁垂训励慈悲。
堪嗟世路营营者,狡佞贪残都不知。
作者介绍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作品评述
《湖西杂感诗》是宋代释智圆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尼父立言敦礼乐,
能仁垂训励慈悲。
堪嗟世路营营者,
狡佞贪残都不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感叹和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了尼父,指的是僧侣的父亲,他坚持言说要弘扬礼乐之道,以期培养人们的仁爱之心,鼓励他们拥有慈悲之心。这体现了尼父的高尚品德和对道德教育的重视。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叹息。他说世路上的人们纷纷忙碌,却对尼父的教诲漠不关心,对于善恶的区分并不了解。他们中有些人狡猾奸诈,有些人贪婪残暴,都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和错误。
这首诗词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和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人们追求仁爱和慈悲的呼唤。它呈现了作者对于道德价值的思考,同时也对社会风气的冷漠和堕落感到遗憾。它提醒人们要重视道德教育,培养慈悲之心,以期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和善良的社会。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hu-xi-za-gan-shi98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