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西杂感诗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2 01:40:37诗人:释智圆 |  朝代: 宋代 |  21

猛虎磨牙踞荫林,幽幽一路晚烟深。
行行君子休疑懼,此物由来食兽心。

作者介绍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作品评述

《湖西杂感诗》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智圆。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猛虎磨牙踞荫林,
幽幽一路晚烟深。
行行君子休疑惧,
此物由来食兽心。

中文译文:
猛虎在荫凉的森林中磨牙,
幽幽一路晚烟深。
前行君子不必疑惧,
这种生物天生就以捕食为心。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只猛虎在森林中磨牙的场景,表达了一种生物间的本能行为和自然秩序的观念。猛虎以其独特的食肉本能而生存,无需疑虑和恐惧,它的行为符合自然法则。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现了自然界的一幕,并通过虎的形象传达了一种生命力和本能的力量。作者通过描绘猛虎磨牙的场景,展示了动物天生的本能行为,强调了自然界中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和适应。诗中的“幽幽一路晚烟深”描绘了森林中的宁静景象,与猛虎的威猛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猛虎的独特性和力量。

诗的最后两句“行行君子休疑惧,此物由来食兽心”,表达了一种对自然法则的敬畏和尊重。君子,即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理解和接受自然界的规律,不必对猛虎的行为产生疑虑和恐惧。猛虎食兽的行为是其本性使然,符合自然的秩序和生存规律。

这首诗词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和生命的深刻思考。它提醒人们要理解和尊重自然界的法则,同时也反映了佛家思想中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hu-xi-za-gan-shitos.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