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森翠倚云棱,凝睇烟萝最上层。
八水乱分秦帝国,四关空锁汉皇陵。
仙羊未起眠春草,塞马初归放紫藤。
堪惜圣朝无傲吏,夜来风月属间僧。
作者介绍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初以父荫爲润州丹阳县主簿,后举贤良方正,通判台州。召直集贤院,编修国史,迁右正言。仁宗初迁知制诰,爲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襄州。歷知黄、邓、寿、安、洪、颍、青等州及永兴军。庆历七年(一○四七)爲宰相,旋改枢密吏,封英国公。罢知河南府,徙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皇祐三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年六十七。謚文庄(《东都事略》卷五四)。《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夏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庄集》爲底本,参校清张杰过录、孔继涵跋本(简称孔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干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史记》、《三国志》、《天臺续集》等书。另从《天台续集》、《宋诗略》等书辑得集外诗六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华山》是夏竦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华山的三座峰峦郁郁葱葱地依偎在云雾之中,最上层的云雾凝结成雨露,像是挂满了烟蔓。八条河流在秦帝国时期曾经被分割得纷乱无序,四道关口如今空荡荡地守护着汉皇陵。仙羊还未起来,春草尚未凋零,而塞马却初次回归,奔放地蔓延着紫藤的花朵。我们不禁可惜圣朝没有傲慢的官吏,夜晚的风和月光只属于僧侣之间。
这首诗词以华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峰的森翠和云雾环绕的景象,展现出华山的壮丽和神秘之美。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秦帝国时期的河流混乱和现在关口无人的状态呈现出来,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更替。诗中还通过仙羊、春草和塞马等形象,表达出自然界的律动和生命的轮回。最后,诗人以圣朝无傲吏和夜晚的风月属于僧侣的描写,抒发了对官吏不贪权的遗憾和对纯净寂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词以华山的自然景观为基础,通过将自然景观与历史和人生相结合,展现出夏竦深邃的思考和感悟。同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的手法,使诗词更具艺术感和意境。整首诗词在表达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历史和社会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