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陈儒正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7 05:35:47诗人:丘葵 |  朝代: 宋代 |  16

论心才暑夕,别后已凉秋。
月照陈蕃榻,风生王粲楼。
哀音虫外笛,远棹雁边舟。
欲写相思意,题诗寄水流。

作者介绍

丘葵(一二四四~一三三三)(生年据本集《周礼补亡序》泰定甲子〔元年〕年八十一推定),字吉甫,自号钓矶,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早崇朱熹之学,亲炙吕大圭、洪天锡之门最久。宋亡,杜门不出,与谢翱、郑思肖有“闽中三君子”之称。元泰定间御史马祖常荐,徵聘不出。卒年九十。有《钓矶诗集》、《周礼补亡》等。清干隆《泉州府志》卷四一、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七有传。 丘葵诗,以清抄《丘钓矶集》(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清道光二十六年汲古书屋刻《钓矶诗集》(简称汲本,藏南京图书馆,诗较底本有缺有多)。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寄陈儒正》是宋代丘葵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论心才暑夕,别后已凉秋。
月照陈蕃榻,风生王粲楼。
哀音虫外笛,远棹雁边舟。
欲写相思意,题诗寄水流。

诗意:
《寄陈儒正》是一首表达作者思念之情的诗词。诗人丘葵在一个夏日的黄昏,感叹心中的热情已经被分别之后的凉意所取代。月光照耀着陈蕃的床榻,风吹拂着王粲的楼台,诗人感叹着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在远处,传来了悲伤的笛声和雁行船的划桨声,这些声音更加增加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面对深深的相思之意,诗人决定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写成诗歌,寄托于流水之中。

赏析:
《寄陈儒正》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声音,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和思乡之情。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夏日的炎热和秋日的凉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诗人的离别之感更加深刻。而月光照耀的陈蕃床榻和吹拂的王粲楼台,以及远处传来的笛声和划桨声,形象地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增加了诗词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诗人希望通过题诗寄水流的方式,将自己的相思之情传达给远方的人。水流在诗词中常常被用作代表着时间的流转和情感的传递,寄托于水流之中的诗句将永远流传下去。这种寄托方式展示了诗人对爱情和思乡的深情追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水流这一自然元素的崇敬和赞美。

《寄陈儒正》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声音,将离愁别绪和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丘葵巧妙地运用对比和寓意,使诗词充满了情感和意境,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浓厚的离别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意。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ji-chen-ru-zheng.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