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欲昌吾道,君来董县庠。
坛荒犹杏树,水落且芹香。
欲与二三子,皈依数仞墙。
若为鸥鹭伴,留住水云乡。
作者介绍
丘葵(一二四四~一三三三)(生年据本集《周礼补亡序》泰定甲子〔元年〕年八十一推定),字吉甫,自号钓矶,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早崇朱熹之学,亲炙吕大圭、洪天锡之门最久。宋亡,杜门不出,与谢翱、郑思肖有“闽中三君子”之称。元泰定间御史马祖常荐,徵聘不出。卒年九十。有《钓矶诗集》、《周礼补亡》等。清干隆《泉州府志》卷四一、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七有传。 丘葵诗,以清抄《丘钓矶集》(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清道光二十六年汲古书屋刻《钓矶诗集》(简称汲本,藏南京图书馆,诗较底本有缺有多)。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寄呈张教论》是宋代诗人丘葵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欲昌吾道,君来董县庠。
坛荒犹杏树,水落且芹香。
欲与二三子,皈依数仞墙。
若为鸥鹭伴,留住水云乡。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教论的思念之情。诗人寄情于自然景物,借景抒怀,表达了对天地和自身道路的期盼,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寄情于自然景物的手法,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展现了丘葵独特的写作风格。下面逐句进行赏析:
第一句“天欲昌吾道,君来董县庠。”,描绘了诗人对自身道路的期待。天意将要昌盛诗人的道路,而友人张教论来到董县庠学,使得诗人对自己的道路充满期待和希望。
第二句“坛荒犹杏树,水落且芹香。”,通过描写坛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坛场虽然已经荒废,但依然有杏树苗生,水落后仍然散发出芹菜的香气。这种景象象征着友情的延续和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第三句“欲与二三子,皈依数仞墙。”,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共度时光的愿望。诗人希望与友人以及其他二三位知己相聚,共同依靠高高的墙壁,共同追求理想和人生的境界。
最后一句“若为鸥鹭伴,留住水云乡。”,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长相伴随的愿望。诗人希望能与友人一起如同鸥鹭般共同栖息在水云之乡,共同分享美好的时光。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以天地自然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和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和人生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