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第谣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8 00:02:26诗人:周匡物 |  朝代: 唐代 |  10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遥望龙墀新得意,九天敕下多狂醉。
骅骝一百三十蹄,踏破蓬莱五云地。
物经千载出尘埃,从此便为天下瑞。

作者介绍

周匡物,字几本,漳州人。元和十一年进士及第,唐代诗人。仕至高州刺史。

周匡物的生平

  周匡物,字几本。唐龙溪县人。曾在天城山之麓读书。“天城”,后改名“名第”,郡人称匡物为“名第先生”。

  少时家贫力学,徒步上京赴考,途经钱塘江,因乏渡船费,久滞不前,遂于公馆题诗云:“万里茫茫天堑遥,秦皇底事不安桥?钱塘江口无钱过,又阻西陵两信潮。”郡牧见之,乃罪津吏。自是舟子不敢收取举选人渡船钱。

  周匡物未第时,已驰名闽诗坛。元和十一年(816年)中进士第四名,是自唐垂拱二年(686年)漳州建州后第一个进士。御试时作《学殖赋》及《莺出谷诗》,传诵一时。及第后,任雍州司户。元和十四年(819年)武宁节度使国公李塑荐为五行军参事,在任两年,后又任广东高州刺史。有政绩,祀名宦乡贤祠。

  兄匡业,贞元八年(792年)以明经登第,贞元十一年乙亥(公元795年)登进士,知鄱阳县,和匡物齐名。匡物子汉杰,亦在元和十三年(818年)登进士。因此,天城山改叫名第山,又叫双第山,那一带地方总称“同第内”。解放后,龙海县在这里建农场、安置越南难侨命名“双第农场”,是今双第华侨农场所在地。

周匡物的个人成就

  周匡物诗工于咏物,刻划尽致,有《周匡物诗集》。《古镜》等诗5首,收入宋人所撰《全唐诗话》。清修《全唐诗》并采录,《补遗》复录二首。明张燮在《清漳风俗考》中说:“唐垂拱时,玉钤建制,始得比于郡国;周、潘通籍,而后夫变稍知学矣!”周匡物苦学登第,先导之功不小。

作品评述

《及第谣》是唐代周匡物创作的一首诗词。诗词描绘了及第成功后的喜悦与自豪,表达了对功名及第的追求和对功名事业的执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水国寒消春日长,
冰雪融化,春天的日子变得更长。
燕莺催促花枝忙。
燕子和黄鹂忙着唤醒花枝上的花蕾。
风吹金榜落凡世,
清风吹落金榜,宣告及第的消息传遍人间。
三十三人名字香。
三十三位及第者的名字变得闻名遐迩。
遥望龙墀新得意,
远远望去,皇帝的御座上有了新的得意之色。
九天敕下多狂醉。
受到九天神仙的赐福,大家都陶醉在欢喜之中。
骅骝一百三十蹄,
高头大马跃动着一百三十只马蹄。
踏破蓬莱五云地。
凯旋的车马踏破了位于海中的仙山蓬莱。
物经千载出尘埃,
经历了千载,终于出尘埃。
从此便为天下瑞。
从此,功名及第成为天下人羡慕的瑞兆。

这首诗词表现了作者对于功名及第的渴望和对成功后的狂喜之情。通过描绘水国春天的变化,燕子和黄鹂的呼唤,以及风吹落金榜等场景,表达了及第成功的喜悦之情。诗中的“三十三人名字香”表明这是一次较为人多的及第考试,取得及第的人数众多,名字香气洋溢。作者用“遥望龙墀新得意”来形容及第成功后的喜悦和自豪,显示出他对于功名的追求。最后的部分描绘了凯旋归来的盛况,高头大马奔腾而过,象征功名将得天下。整首诗意象丰富,表现了功名及第的重要性和建立辉煌事业的雄心壮志,展示了作者对于成就的追求和自豪。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ji-di-yaoila.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