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高亭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7 20:05:29诗人:高文虎 |  朝代: 宋代 |  14

山亭十月晏温朝,倚槛一声婆饼焦。
舌涩力微寒气早,不成清亮却成娇。

作者介绍

高文虎,字炳如,四明(今浙江宁波)人。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进士,调吴兴县主簿。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以国子正兼国史院编修官。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擢将作监兼实录院检讨官、玉牒所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军器少监。二年,爲国子司业,迁祭酒。三年,以中书舍人兼实录院同修撰。五年,拜翰林院学士兼侍读。出知建宁府,以事夺职,卒。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宋史》卷三九四有传。今录诗十二首。

作品评述

《集高亭》是宋代诗人高文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亭十月晏温朝,
倚槛一声婆饼焦。
舌涩力微寒气早,
不成清亮却成娇。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山亭的景象,时光已进入十月,早晨的温暖渐渐消退。诗人站在山亭的栏杆上,远望着远处的景色,触发了他的感慨和思考。他倾听着远处传来的一声婆饼焦的声音,感受到了秋日的寒意。舌头感到干涩,体力微弱,寒气早早地降临,使得清晨的阳光不再明亮,却带有一种柔媚之感。

赏析:
《集高亭》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山亭的景象,并通过对细节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整首诗词以秋天的清晨为背景,通过婆饼焦的声音、舌涩、微寒等意象,将自然景物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相融合。这种将外在景物与内心情感相结合的手法,使诗词更富有意境和感染力。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温暖和寒冷、清亮和娇柔等反差的描绘,表达了秋天渐渐消退的感觉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诗人借助婆饼焦的声音,将读者的感官引入到诗歌的情境之中,增强了诗词的真实感和可感知性。

《集高亭》整体气氛清新、恬静,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感受。这首诗词以简短的文字勾勒出了一幅秋天山亭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秋日早晨的宁静与凉爽,以及诗人对光阴流逝的深思。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ji-gao-ting.html

相关文章